【觀點投書】「APEC未來之聲」培育下個世代亞太領袖,台灣青年有天生的優勢

文:陳宥喬(台灣經濟研究院APEC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自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全球的跨境旅運受到不少的衝擊,連帶影響許多例行的國際交流活動,其中青年的國際參與比起以往受到更多的阻礙,舉凡交換學生計畫、短期夏令營、語言學校、打工度假等不同形式的交流管道。

小至私人基金會,大至主要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具有舉辦青年活動傳統的機構數不盡,皆面臨疫情帶來的跨境交流限制。國際組織的特點是,除了推行線上的交流形式,持續透過既有的制度網絡以維繫區域內青年穩定的交流,並確保青年和政策制定者間的對話平台維持通暢。

譬如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除了有眾人皆知的「Erasmas+」計畫,補助青年在歐洲求學、工作與志工服務等各類機會;歐盟更將2022年定為「歐洲的青年之年」(European Year of Youth),即便在Omicron變種病毒肆虐的情況下,仍不間斷推出多元的青年相關倡議。

東協(ASEAN)2018年透過授權非營利民間組織「ASEAN Youth Organization」,持續推動青年交流,其中最標誌性的活動為自2018年起在東協領袖峰會前夕舉行「東協青年領袖會議」(ASEAN Youth Leaders’ Conference),聚集上百名東協青年產出一份共同聲明(Joint Statement),呈交給東協秘書處作為未來制定政策的參考。

APEC未來之聲:培育下世代亞太地區領袖

在我們所屬的亞太地區,除了東協之外,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自創立以來亦注重區域內青年的發展。早在1996年於菲律賓發表的領袖宣言(Leaders’ Declaration)即表示,在發展APEC經濟合作議程,各經濟體須特別著重青年的全面性參與;APEC並於1998年在馬來西亞的領袖峰會,正式成立一個青年交流計畫:「APEC未來之聲」(APEC Voices of the Future, VOF)。

「APEC未來之聲」計畫至今已逾20年,與多數青年國際交流活動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更像是一個教育型的外交活動。

「APEC未來之聲」以培育下一世代的亞太區域領袖為核心目標,作為APEC年度領袖週(Leaders’ Week)的場邊活動,各經濟體選派的青年代表共同產出一份青年宣言(Youth Declaration),而主辦經濟體再呈現宣言內容於APEC經濟領袖峰會上,領袖們藉此瞭解青年在乎的議題與下世代願景。

另外,VOF也給予這些青年參與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APEC CEO Summit)的機會,近距離接觸來自全球的企業領袖。藉由引進青年的聲音,VOF反映了APEC長期注重包容性議題,凸顯各經濟體應強化婦女、青年、微中小企業、原住民等經濟弱勢族群參與亞太地區經貿體系的重要性。

今(2022)年主辦經濟體泰國在「開放、連結、平衡」(Open, Connect, Balance)的主題下,特別提及在疫後時期須增加青年國際參與和世代互動的機會,尤其在氣候變遷與永續性議題的討論,並且期望實體恢復2018年後中斷實體會面的VOF活動。

青年外交強化台灣與亞太區域的連結

APEC作為台灣少數能實際參與的國際組織,VOF活動自然也成為台灣青年接觸國際事務、施展公共外交、展現我國軟實力的重要場合;亦是台灣政府培養年輕一代國際事務人才的管道之一,我國每年都會透過營隊活動徵選青年代表與會。

國內較知名的「國際青年大使交流計畫」,是將青年派往亞太友邦與「新南向政策」國家進行雙邊的短期訪問,而青年在「APEC未來之聲」,是直接體驗大型國際場合中的多邊互動。

台灣青年的優勢在於,身在東亞的樞紐地帶,近年越來越多來自東南亞及其他周遭國家的新住民移入,只要用心觀察所在社區的居民樣貌,就是一個小型的國際社會;台灣內含東亞高度新聞自由的環境,青年得以從多元管道獲得國際的最新資訊;而由於我們知道台灣在國際上的外交困境,因此更加珍惜每次能與國際互動、發揚台灣的機會,積極性反映在國際交流的行動上。

比較可惜的是,APEC目前並沒有如歐盟的「EU Youth Strategy 2019-2027」、東協的「ASEAN Work Plan on Youth 2021-2025」這種多年期培育青年的框架性計畫,僅以「APEC未來之聲」短期交流項目或各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s)提出的計畫為培育主力。如何將現有的青年交流倡議整併成APEC全面制度化的培育機制,將多條分支彙集成一個主幹,是APEC領袖們值得省思的議題。畢竟亞太地區青年若能在不同領域建立更強韌的連結性,對於APEC長期推展跨經濟體、跨領域的合作將更有助益。

但總體而言,「APEC未來之聲」計畫能夠反映當前亞太區域重視的主要議題,體現APEC社群在乎的區域連結性和共識決精神,以及培養區域未來領袖的初衷;同時也是台灣能借此發揮我們青年的影響力,成為這些年輕人形塑國際移動力的養分。

【全文轉載自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65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