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研究中心彙整
歐洲議會(European Parliament)第3大黨團復興歐洲(Renew Europe)於3月8日特地為促進台灣與歐盟關係舉行研討會,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為歐盟與台灣雙邊投資協定(BIA)賦予3層新意,並結合近期台灣與美、加貿易新倡議為例,鼓勵歐盟盡快與台灣展開談判。
針對討論多年但進展緩慢的BIA,李淳提出其代表的3項新意:第一,它可直接展現台歐關係的成熟,以及歐盟長期承諾要與台灣系統性往來;第二,它可作為歐盟與台灣為理念相近夥伴的明證,為商業界帶來信心;第三,從更廣的戰略角度而言,它可作為遏阻中國透過脅迫改變台海現狀的有效且低成本工具。
接著,李淳舉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以及上個月台灣與加拿大正式啟動「投資促進及保障協議」(Foreign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Arrangement,FIPA)談判為例,鼓勵歐盟可考慮新方法,在維持其「一中政策」架構下與台灣進一步往來。此外,歐盟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都分別簽署的數位貿易協定(digital trade agreement),世界貿易組織(WTO)架構下的技術性貿易障礙協定(TBT),以及人工智慧管理和標準化等,都是歐盟可與台灣展開的雙邊協議。
針對世界秩序與當今情勢,李淳指出,中國是全球化經濟秩序下的主要贏家,但它並未照全球化的基本規則行事,反而形成一個與市場經濟相去甚遠的中國模式。藉由對外開放市場改善民生之外,中國更使用強硬手段,強迫外資移轉技術、政府補貼等方式培植像華為這樣的國家代表企業,造成世界對其經濟依賴後,再將此依賴關係武器化,就像在兩岸貿易及其他國家遭遇中國貿易脅迫的許多例子。李淳提出兩項具體的建議,一是與歐盟互相分享來自中國經濟脅迫或其他灰色地帶脅迫的經驗和資訊,二是成為彼此經濟和社會韌性的夥伴。
歐洲議會副議長畢爾(Nicola Beer)在結語時主張歐盟應盡快幫助台灣分散投資地點,並分享訪台時看到台灣活躍的民主,她呼籲:「我們對香港已經太遲,不要對台灣也太遲。」
(資料來源:中央社)
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圖片來源:外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