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次長陳正祺率團訪比利時 深化台歐盟經貿夥伴關係

APEC研究中心彙整

 

經濟部新聞稿指出,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率團於6月22日訪問比利時,拜會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成長總署(DG Grow)與貿易總署(DG Trade),就台歐盟產業相關議題以及台歐盟貿易與投資議題進行交流。期間陳正祺次長並與歐洲工商協會舉行閉門座談,就台歐盟經貿關係、地緣政治等議題交換意見。

 

陳正祺次長指出,台灣和歐盟皆致力於推動綠色與數位轉型,可預見雙邊貿易與投資將持續穩定發展。而在半導體領域,台灣積極與日本、美國等盟友合作,歡迎歐盟半導體相關業者布局台灣,並加強與我國半導體產業合作。

 

此外,美中對峙讓台海情勢受世界矚目,陳正祺次長此行也向歐洲各界說明台海安全攸關全球安全與國際繁榮,我國政府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夥伴深化在各領域交流合作,維持台海穩定現狀。同時感謝歐盟近日多次公開表達支持台海和平,強調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以及台灣在半導體供應及維護國際和平等層面,對歐洲具重要地緣戰略利益。

 

訪歐拜會結束後,陳正祺次長在中央社專訪指出歐盟正衡量與台灣簽署雙邊協定的政治得失,該如何極小化政治風險、極大化政治和經濟的利益是首要考量。另強調歐盟決策要得到27個會員國的共識、授權,而歐盟內部仍在整合階段,以上非一蹴可及,彼此互相學習如何往來是重要課題。

 

2015年歐盟執委會一份貿易政策文件提到,在與中國協商投資協定的基礎上,歐盟也將分別與香港和台灣「探索開啟投資談判」。這是歐盟與台灣雙邊投資協定(Bilateral Investment Agreement)的官方倡議之始。但自2019年執委會換屆以來,歐盟以歐台已有官員對話機制為由搪塞,遲遲未有後續進展。

 

而陳正祺次長指出比起利用晶片或民主化成果的籌碼去談判,更希望等待一個「突破點」,儘管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陳次長以立陶宛為例,近年來台灣與中東歐國家來往密切,是從立陶宛讓台灣設代表處開始,原因來自中國的戰狼行徑,「本來台灣想設代表處,談了好久,但因為立陶宛民意轉向對中國反感,大家才願意冒風險支持台灣。」而目前中國與歐盟有意恢復交往,「歐盟在忍受代價,接受戰狼的挑戰,總有一天會因緣俱足,它(突破點)來了我們就趕快抓住機會全力促成(雙邊協定)」。

 

陳正祺次長提到,台海利益價值高,這讓投資決策者思考台海的風險或可控制。所以「第一,台灣的政府要讓人家信得過,第二,台灣的民主機制也要人家信得過,第三,國際的支持要讓人家信得過。我們一層一層的強化這些機制」。
 (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央通訊社)

 

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圖片來源:經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