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張嘉淵技術長出席韓國APEC人口變遷應對公私對話 

我國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ABAC)代表、廣達張嘉淵技術長,出席811日韓國仁川「2025 人口變遷應對公私對話」(APEC Public-Private Dialogue on Demographic Response)。本次對話聚焦人口高齡化、少子化與人工智慧(AI)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挑戰,是韓國作為 2025 APEC 主辦經濟體的成果活動,並將為年底APEC經濟領袖會議(AELM),為廿一經濟體領袖提出年度聲明奠定重要基礎。

8 11 日舉行的第三場次「以科技創新推動健康與照護服務」(Advancing health and caregiving with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ough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座談中,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受邀擔任與談人,強調未來的照護必須以人為核心,兼顧女性、高齡長者及身心障礙者需求,提供「在對的時間、以對的方式」的精準醫療。

張嘉淵技術長指出,AI 工具必須簡單易用,並在設計初期就納入使用者需求,才能真正發揮價值。他以廣達在醫院與長照中心的現地開發為例,透過觀察高齡者的實際行為,打造符合需求的解方。醫療與居家照護都是「Evidence-Based Business」,不僅要有技術,更需要具備能讓社會大眾信服的證據。企業必須與政府建立合作機制,特別是在監管尚未完善前,先選擇合適場域試行技術,以便與相關醫療機構共同檢視能力邊界,推動更精準的政策與法規。

目前全球正迎來「軟體即醫材、演算法即醫材、AI 模型即醫材」(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Algorithms as a Medical DeviceAI Models as a Medical Device)的新趨勢,意味醫療服務的核心不再侷限於硬體裝置,而是延伸至運算邏輯與人工智慧本身。張代表呼籲公私部門攜手合作,加速監管審查與創新落地,並透過跨界協力,確保產業生態真正符合社會需求。

張嘉淵多年在ABAC推動AI健康議題,直至本年受邀擔任ABAC生技與醫衛工作小組(Bio & Healthcare Working Group, BHWG)副主席。回顧當初在ABAC介紹AI議題時,亞太企業界仍因陌生而對AI潛力存疑;如今AI已從小眾議題,躍升為醫療政策與創新的核心。今年,張技術長在ABAC舉辦「DAILY Plus」工作坊,引入麻省理工學院AI實驗室(MIT CSAIL)開發的乳癌與肺癌預測模型,並推動實際應用,協助區域醫師提升診斷與照護品質,顯示亞太公私部門對AI在醫療應用的重視已大幅提升。

此次出席公私對話獲主辦方高度肯定,張嘉淵技術長也將受邀出席9APEC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HLMHE),向21個經濟體衛生高階官員介紹推動 AI 醫療實務成果與合作經驗,持續彰顯台灣在區域健康治理上的專業貢獻。

廣達張嘉淵技術長(左二)參與 2025 人口變遷應對公私對話

 

廣達張嘉淵技術長(右)與我國資深官員代表外交部國際組織司司長孫儉元(左)之合照

 

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右)與 Organon 國際政策與政府事務主管何凱元(左)會談畫面